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队伍建设 -> 纪检监察

        廉政期刊(十一)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2-11-09 19:24:37
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义乌365便民中心电话_365篮球直播吧_现金365人民法院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廉   风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(第九期)

       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爱珠与惜身

        唐太宗在继位之初,曾召集大臣商议朝政。他对大臣说:“曾经有个西域胡商,购得美珠,害怕被人偷走,便剖开自己身体,把珠子藏进去,人们皆笑他爱珠亡身。倘官吏受赃,君王好利,最终导致身家两败,岂不是与胡商一样吗?”

        唐太宗是很明智的。他也爱享受,可与其江山社稷相比,他宁可选择后者。所以,他尽管有时对谏臣魏征恨得咬牙切齿,可冷静之后,仍能接受其劝谏。譬如,政权稳定之后,唐太宗想在洛阳重修隋时的宫殿园林,魏征极力阻拦:“不要忘记隋炀帝因何亡国。”唐太宗就打消了这个主意,他不愿为一颗身外“美珠”而亡身。

        胡商为爱珠而亡身,有人可能会笑其愚蠢。然而,从古到今,此类事颇多。不知有多少人,为了权力、金钱等身外之物,最终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。他们爱珠胜于惜身,为金钱和名利,无所不用其极,最后连属于自己的自由、家庭、名誉也统统失去了,这才是得不偿失。当人因贪欲迷失心智时,总是顾及眼前,心存侥幸,只有身陷囹圄时,才会痛悔自己没能抵制住诱惑。

        历史上的王朝,大都因君王骄奢淫逸,导致政权更迭。宋太祖灭后蜀时,曾得到一个精美的金壶,他珍爱异常,将其放在自己的书案上。有一位后蜀的降臣看到后,对宋太祖说,这个金壶其实是蜀君的夜壶。宋太祖感慨地说:“用此夜壶,焉能不身死国灭。”同样,权臣因贪婪无度,招致杀身之祸的例子,也比比皆是,贾似道、严嵩、和珅等人,哪个不是权倾朝野,可结局都一样。

        金钱、权力、地位的诱惑,很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,令人向往。对此,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,当然无可厚非,但若为了得到它,不顾一切, 以身试法,那就太愚蠢了。因为,比起人本身来说,任何身外之物都不值得用自由和生命去换取。从古到今,哪个落网的贪官不在痛悔:“如果我不贪图那点小利,还可以享受多少年人生?”可世界上哪有后悔药?

        相对于惜身,令人敬重的是惜名,珍惜做人所应有的操守,不让贪赃纳贿成为自己的污点。同理,对如今的为官者来说,惜名惜身胜于爱珠,诚如苏东坡所说: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仔细想想,人生所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,何必贪婪呢?

        (转摘于中国纪检监察报)

        义乌365便民中心电话_365篮球直播吧_现金365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